上海的天气逐渐转凉,冷风裹挟着丝丝寒意,吹进了位于郊外的片场。沈洛站在导演椅旁,目光凝视着面前的场景,思绪却不断被眼前的各种麻烦打断。
电影的拍摄进行得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步履维艰。原本沈洛雄心勃勃,以为凭借着自己的现代经验和独特视角,定能让这部电影顺利完成。但现实狠狠地给他上了一课。作为重生到民国时代的“现代人”,他要面对的是这个时代电影工业的局限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资金匮乏……这些问题接连不断地冲击着他的拍摄进度。
首先是资金问题。沈洛尽管是沈家的公子,但手头的资金并不宽裕。他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了设备更新和剧组搭建中,却没想到制作预算远远超出他的预估。拍摄刚开始没几天,财务就递来报表,红色的数字刺痛了他的眼睛。
“沈少爷,按照目前的开支速度,恐怕再过十天,我们的资金就会用光。”财务经理的语气带着无奈,“再不找新的资金来源,剧组恐怕要解散。”
沈洛揉了揉太阳穴,内心充满焦虑。这个时代没有金融市场上的风投,更没有他在现代所熟悉的那些融资手段。他想过向父亲求援,但凭借目前他与家族的关系,恐怕难以得到任何额外的支持。就在他一筹莫展时,脑海中突然浮现出现代娱乐行业的一些融资手法——广告植入和联合制作。
“或许,我可以试试这一招。”沈洛心中一动,立刻召集剧组核心成员商讨。他向他们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拉取广告赞助、与其他电影公司合作制作等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虽然这些概念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十分陌生,但沈洛以条理清晰的逻辑和强烈的说服力让大家逐渐理解并接受了这一计划。
很快,沈洛亲自与几家商户联系,将电影中的一些场景设计与产品展示相结合,比如电影中的一家茶馆便与一家知名茶叶商签下了协议。虽然这些广告植入的方式在当时看来显得有些突兀,但商户们欣然接受了这个新奇的创意,资金问题暂时得到了缓解,剧组得以继续运作下去。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资金问题刚有所缓解时,设备的短缺再次成为了沈洛的心头之患。这个时代的电影设备大多陈旧不堪,很多镜头的拍摄需要手动操作,根本无法满足沈洛对镜头流畅度和精准度的高要求。特别是在一场动作戏的拍摄中,由于摄影机不够稳定,反复拍摄了多次,效果依旧差强人意。
“这镜头怎么能用?观众看到这种晃动的画面,怎么能入戏?”沈洛看着回放的画面,心中满是挫败。
剧组的摄影师也满脸无奈:“沈少爷,这已经是最好的设备了。要不再试一次?”
沈洛深知这不是摄影师的错,而是设备的问题。他意识到,如果继续依赖这些落后的设备,不仅会影响拍摄进度,更会大大削弱电影的质量。于是,他决定采取一种现代电影常用的手法——分镜拍摄。
“我们可以不必一次性完成整个镜头。”沈洛冷静地说道,“分段拍摄,每个部分都保证完美,再进行后期剪辑。”
分镜拍摄的理念在当时的电影圈尚未广泛应用,大部分电影人习惯了长镜头一气呵成的拍摄手法。听到沈洛的建议,剧组成员们纷纷露出疑惑的表情,甚至有些人私下里开始质疑沈洛的能力,认为他这个新晋导演不过是纸上谈兵,难以适应实际拍摄。
但沈洛的决心并未动摇。他耐心地向团队解释了分镜拍摄的优势,并亲自设计了详细的分镜头脚本。通过将一场复杂的动作戏拆解为多个简短的片段,每个片段都以最完美的角度和状态拍摄,最终通过后期剪辑,将这些片段拼接成一个流畅的画面。这个创新的做法大大提升了拍摄效率,不仅节省了设备资源,还让演员们能够专注于每一个细节的表演。
果然,效果出人意料的好。剪辑后的画面流畅而连贯,连最初对沈洛存疑的剧组成员们也纷纷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然而,困境并未就此结束。在某天的拍摄过程中,剧组中一些配角演员突然集体罢工,要求加薪。原来,他们听闻了沈洛为解决资金问题拉来的几笔广告赞助,便以此为由要求获得更高的报酬。罢工的消息很快在整个剧组内传开,气氛一时间变得异常紧张。
沈洛站在演员们面前,脸色阴沉。他清楚,如果妥协,未来的拍摄将会面对更多的类似问题;但如果强硬拒绝,剧组的士气必将受到打击,甚至会进一步影响拍摄进度。面对眼前的一众演员,沈洛沉默了片刻,随后开口道:“我理解大家的诉求。你们的辛苦和付出我都看在眼里,剧组的每一分钱都很紧张,但我承诺,在电影上映后,如果票房超过预期,我会考虑适当提高你们的分红。”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坚定的力量。演员们互相看了一眼,虽然仍有些不满,但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默默点头。罢工事件暂时平息,剧组的拍摄得以继续进行。沈洛心中松了一口气,但他知道,类似的挑战随时可能再次出现。
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沈洛逐渐展现出了自己在现代社会锻炼出来的领导才能和应变能力。他不仅通过
第7章 艰难拍摄(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